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主页 > 期刊导读 >

我国生态文明研究格局及理论体系框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失衡等状态,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而采取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系列办法和措[1]。生态文明是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继承和超越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文明形[2],是在现实性、理论性及政治性的三维逻辑作用下生成[3],是一把解构人和自然矛盾、社会矛盾的钥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战略部署已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各界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进行了研究,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发展和建设规划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我国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机理,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本文拟统计分析学术研究文献,揭示生态文明研究格局及逻辑,探讨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构建框架,为生态文明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构建及战略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一、社会现实引领生态文明研究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用高级检索功能,来源数据库为“期刊”,检索自1979 年篇名为“生态文明”的所有文献。经检索,符合条件的首篇论文发表于1990年。因此,检索时间定为:1990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初次检索日期为2015年5月18日,首次修正日期为2015年10月18日,再次修正日期为2016年2月10日。检索日期延后是因为论文全部入库的时间具有滞后性,经过重复修正把2014年年底前的论文全部纳入,得到文献总数为12 384篇。词频分析法是利用关键词在某个领域一段时期内出现的频次高低以及频次的变化来确定该领域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的文献计量方法。某一关键词出现的论文篇数与总篇数的百分比,即为某一关键词的词频。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现实引领着我国生态文明研究发展。

1. 政策导向生态文明研究。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人类不断探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早在1987 年,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叶谦吉先生就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点。1990年李绍东探讨了生态意识与生态文明,随后,针对中国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破坏问题,初步探讨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资源与人口,经济与环境,人群生态和生态学的普及等问题,已有学者研讨了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创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我国不断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出台生态保护方针和完善政策制度,促使社会各界积极投入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之中。

我国生态文明研究数量增长与生态文明方针政策密切相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我国随之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来了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研究的热潮,但对生态文明的直接研究还不具规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引起各界学者开始探讨生态文明问题。2006年,生态文明研究发文量迅速增长,发表了119篇论文。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生态文明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把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建设目标,并写入党的文件,从此学界对生态文明研究空前提升。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进一步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2013年发表论文数量激增至3 144篇,学者们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研究,为我国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2. 现实问题引领生态文明研究热点。为跟踪生态文明研究热点变化,本文对发文量较大的2008—2014年6年间高频关键词增长率排名前20位的学术论文进行了逻辑分析,并探讨了近几年我国生态文明研究热点。

一是重视生态文明制度研究。2014年比较频繁地出现了生态文明制度、制度体系、制度建设三个关键词。传统资源配置的制度约束与所产生的后果,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过滤器”功能的制度设计受到特别重[4]。我国高速城镇化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推进绿色城镇化建[5]。建设美丽中国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已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定位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依据生态系统内在的高度多样性和复杂性规律,建立坚实的生态文明基本制度、协调的生态文明管理制度、长效的生态文明文化制度,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6]。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健全资源节约利用制度,如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其次要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尤其是环境损害赔偿、环境责任追踪、污染排放许可证等制度。制度研究为我国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及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