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主页 > 期刊导读 >

呼伦贝尔市近57年干燥度变化特征分析

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表示某地一定时段内的潜在蒸散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本文利用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干燥度,并分析了呼伦贝尔市 1961 ~2017 年干燥度的演变与分布规律,为今后预测呼伦贝尔市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大兴安岭从呼伦贝尔市穿过形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呼伦贝尔市林区,东南沿海的水汽大多被阻挡在了岭东地区,在岭东地区形成适宜农业生产的农区,而在岭西则为以牧业生产为主的呼伦贝尔草原。

1.2 数据来源

气象数据主要来自呼伦贝尔市气象局16 个气象站1961 ~2017 年的逐日降水量、日照时数、水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

1.3 研究方法

1.3.1 干燥度计算方法

干燥度 K 是潜在蒸散量Pe 与降水量P 的比值,公式为:K=Pe/P。其中: K 表示干燥度,无量纲;Pe 通过FAO Penman-Monteith(P-M)计算逐日潜在蒸散量后获得,P-M 的计算参照《气象干旱等级》(GB/T -2017)标准:

式中Pe 为逐日的潜在蒸散量;Rn 为地表净辐射;G 为土壤热通量,本次研究在日时间尺度上参照草地土壤热容量可做忽略不计处理;Tmean日平均气温;ea实际水汽压;es饱和水汽压;u2为2 米高处风速,用台站10 米风速带入国标订正方程得到;Δ 为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r 为干湿表常数。求出逐日潜在蒸散量后在统计成分析所需时间尺度的潜在蒸散量。

1.3.2 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计算干燥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线性回归的斜率来分析其变化的速率,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a 为趋势倾向率,n 为研究期长度,i 为年份,xi为i 年对应干燥度值。当a>0 时,说明研究期内该地区的干燥度上升,干旱程度增加,反之则为下降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呼伦贝尔市不同区域间干燥度的时序变化趋势

干燥度值越大,表明该地区气候越干旱,反之则气候越湿润。具体干燥度等级见表1。

表1 干燥度等级表干旱等级 干燥度值湿润 <1.0半湿润 1~1.5半干旱 1.5~4干旱等级 ≥4

从图1 得出,不同区域间年平均干燥度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但基本上都与降水变化趋势相反。农区干燥度指数变化略呈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41/10 年,平均干燥度指数为1.77,为半湿润气候。林区略呈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14/10 年,平均干燥度指数为1.45,为半湿润气候。牧区略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96/10 年,平均干燥度指数为3.03,为半干旱气候。呼伦贝尔市近57 年平均干燥度总体呈现略增长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27/10 年,表明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干旱程度略有增加,主要原因为牧区干旱程度略有增加所影响,平均干燥度指数为2.2,为半干旱气候。

图1 呼伦贝尔不同区域平均干燥度年度变化

3 结论

分析1961 ~2017 年呼伦贝尔市干燥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得出主要结论为:呼伦贝尔市近57 年整体干燥度呈现上升趋势,干旱程度略有增加。呼伦贝尔市干燥度受气候影响,东西差距明显,大兴安岭及以东地区以半湿润气候为主,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以半干旱气候为主,其中呼伦贝尔西南部牧区降水少,蒸散量大,干旱明显,以干旱性气候为主。

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表示某地一定时段内的潜在蒸散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本文利用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干燥度,并分析了呼伦贝尔市 1961 ~2017 年干燥度的演变与分布规律,为今后预测呼伦贝尔市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大兴安岭从呼伦贝尔市穿过形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呼伦贝尔市林区,东南沿海的水汽大多被阻挡在了岭东地区,在岭东地区形成适宜农业生产的农区,而在岭西则为以牧业生产为主的呼伦贝尔草?数据来源气象数据主要来自呼伦贝尔市气象局16 个气象站1961 ~2017 年的逐日降水量、日照时数、水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 研究方法1.3.1 干燥度计算方法干燥度 K 是潜在蒸散量Pe 与降水量P 的比值,公式为:K=Pe/P。其中: K 表示干燥度,无量纲;Pe 通过FAO Penman-Monteith(P-M)计算逐日潜在蒸散量后获得,P-M 的计算参照《气象干旱等级》(GB/T -2017)标准:式中Pe 为逐日的潜在蒸散量;Rn 为地表净辐射;G 为土壤热通量,本次研究在日时间尺度上参照草地土壤热容量可做忽略不计处理;Tmean日平均气温;ea实际水汽压;es饱和水汽压;u2为2 米高处风速,用台站10 米风速带入国标订正方程得到;Δ 为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r 为干湿表常数。求出逐日潜在蒸散量后在统计成分析所需时间尺度的潜在蒸散量 变化趋势分析方法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计算干燥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线性回归的斜率来分析其变化的速率,计算公式如下:上式中,a 为趋势倾向率,n 为研究期长度,i 为年份,xi为i 年对应干燥度值。当a>0 时,说明研究期内该地区的干燥度上升,干旱程度增加,反之则为下降趋势。2 结果与分析2.1 呼伦贝尔市不同区域间干燥度的时序变化趋势干燥度值越大,表明该地区气候越干旱,反之则气候越湿润。具体干燥度等级见表1。表1 干燥度等级表干旱等级 干燥度值湿润 <1.0半湿润 1~1.5半干旱 1.5~4干旱等级 ≥4从图1 得出,不同区域间年平均干燥度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但基本上都与降水变化趋势相反。农区干燥度指数变化略呈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41/10 年,平均干燥度指数为1.77,为半湿润气候。林区略呈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14/10 年,平均干燥度指数为1.45,为半湿润气候。牧区略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96/10 年,平均干燥度指数为3.03,为半干旱气候。呼伦贝尔市近57 年平均干燥度总体呈现略增长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27/10 年,表明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干旱程度略有增加,主要原因为牧区干旱程度略有增加所影响,平均干燥度指数为2.2,为半干旱气候。图1 呼伦贝尔不同区域平均干燥度年度变化3 结论分析1961 ~2017 年呼伦贝尔市干燥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得出主要结论为:呼伦贝尔市近57 年整体干燥度呈现上升趋势,干旱程度略有增加。呼伦贝尔市干燥度受气候影响,东西差距明显,大兴安岭及以东地区以半湿润气候为主,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以半干旱气候为主,其中呼伦贝尔西南部牧区降水少,蒸散量大,干旱明显,以干旱性气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