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宁

水资源作为经济和社会活动重要的投入因素,其利用效率反映在区域的经济增长上程度较为明显,促使引起区域经济增长的总量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改变。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发展质量、综合实力、城乡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和提升。而西部大部分地区多属内陆干旱区,在气候、土地利用类型、水资源的组成与转化等方面与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具有鲜明差别。特别是,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竞争显得十分剧烈,水资源利用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水资源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相关研究主要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邓朝晖等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验证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1]。Lei S和Deng L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分析指出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用水量会逐渐减少,但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用水量会增多[2]。二是水资源效率的评价。胡妍等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提出区域用水环境经济综合效率概念及其评价方法[3]。李世祥等在研究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中,提出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区域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4]。同时,近年来学者对于经济增长的衡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经济指标,而是更为关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与协调[5]。针对中国干旱地区,林奇胜等在围绕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特点,指出存在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等主要问题,并从时间尺度、从发展的空间尺度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提出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6]。但针对中国西部干旱区气候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在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不深入,对特殊区域的水资源要素在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以及生态活动过程中的应用流转过程,分析水资源利用的特有效应没有进一步展开。

本文主要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观察其作为内陆干旱区水资源要素存量状态和使用情况,采用VAR模型对宁夏主要用水指标和人均GDP数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持作用和利用效率两方面同时展开研究,揭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与之间的长期动态变化关系,对干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一、宁夏水资源利用变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全区总面积为6.64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域属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其水资源主要为黄河干流过境流量325亿m3,可供宁夏利用40亿m3。

作为干旱地区,宁夏相对降水稀少、蒸发偏大,工农业用水量都偏低。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宁夏水资源要素需求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客观性诱导水资源要素正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代表性因素。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3150.06亿元,同比增长8.1%,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 9位,实现经济连续增长。当年全区水资源总量9.584 亿 m3,总用水量 64.891 亿 m3, 总耗水量33.485亿 m3,人均用水量 961m3,万元 GDP 用水量206m3,耗水量较上一年度降低了约8%。

二、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建立

(一)变量选取

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研究的需要考虑,本文选取的指标主要有3个,即总用水量(TWC)、农业用水量(AWC)、工业用水量(IWC)。从宁夏历史用水量数据观察,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很低,各年度波动性不大,因此在本文中暂不考虑。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选取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生产总值指数(GDP)来衡量(1978年为基年)。通过建立VAR模型并且进行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宁夏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2000—2016年宁夏地区相关变量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年鉴》。

(二)模型构建

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on,简称VAR)模型是分析因变量对另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的统计依赖关系,被用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活动,并追踪政策变化和外部刺激对经济系统的影响,该模型多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和分析随机扰动项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进而揭示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模型的具体形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