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主页 > 期刊导读 >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_西北干旱区乌海市PM_

文章目录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后向轨迹简介

1.3 PSCF法

1.4 CWT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6—2018年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2.2 风速风向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

2.3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2.4 PSCF结果分析

2.5 CWT结果分析

2.6 重污染期间乌海市PM2.5的路径及潜在源解析

3 讨论

3.1 风速风向对乌海市四季气流的影响

3.2 潜在源区对乌海市PM2.5浓度的影响

4 结论

文章摘要:乌海市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之一,其PM2.5浓度变化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尚不清楚。基于2016—2018年乌海市PM2.5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actory,CWT)等探讨乌海市PM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结果表明:2016—2018年乌海市PM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下降趋势,冬季PM2.5浓度最高,夏季最低。聚类分析表明西北方向路径是乌海市四季PM2.5主要的输送路径,乌海市气流在春、秋、冬三季均来自于西北长距离输送,其PM2.5平均质量浓度约97.96~151.33μg·m-3,而在夏季短距离输送气流是主要的输送路径,其PM2.5平均质量浓度约87.11~96.88μg·m-3。PSCF与CWT分析表明冬季PM2.5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大,主要源自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及河西走廊等地区;春、秋两季PM2.5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库姆塔格沙漠及河西走廊地区;夏季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小,主要来自河西走廊局部地区。PM2.5重污染期间,其主要路径来源于西北方向,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北部与甘肃交界处、新疆东部零星地区以及乌海南部地区。这些结果说明乌海市PM2.5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干旱荒漠区,因此,防风固沙和减缓土地荒漠化技术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乌海市和西北干旱区的空气质量。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