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论文_采煤沉陷区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设置
1.3 调查取样
1.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1.5 数据分析
1.5.1 重要值公式
1.5.2 物种多样性公式
1.5.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恢复年限植被群落组成和结构
2.1.1 不同恢复年限群落组成的科属特征
2.1.2 不同恢复年限群落组成的物种特征
2.1.3 不同恢复年限的物种重要值变化
2.2 不同恢复年限草本层物种多样性
2.3 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理化性质
2.4 不同恢复年限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 讨 论
3.1 恢复年限对荒漠草原采煤沉陷区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
3.2 恢复年限对荒漠草原采煤沉陷区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3 荒漠草原采煤沉陷区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
4 结 论
文章摘要:为了研究荒漠草原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效果和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土壤因子,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人工恢复5,7年的区域作为研究样地,并将未种植样地(C)作为对照组。通过野外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采样,研究了不同恢复年限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较于对照区,人工恢复增加了菊科(Compositae)、苋科(Amaranthaceae)的数量,减少了禾本科(Gramineae)的数量;人工恢复5年后物种数增加,7年后物种数减少,且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逐渐减少;人工恢复提升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2)人工恢复7年后显著增加了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0.05),优势种由以华虫实(Corispermum stauntonii)为主的单优群落逐渐转变为以刺藜(Dysphania aristata)、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为主的多优群落。(3)在采煤沉陷区进行植被的人工恢复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含量,且对土壤全氮的影响更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对沉陷区草本层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土壤全氮对Shannon-Wiener指数也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煤沉陷区进行植被的人工恢复对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以及改善研究区植被群落结构、提高植物物种多样性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