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主页 > 期刊导读 >

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甘肃省各草原生态区盛草期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地面调查时间及内容

1.2 养分含量测定方法

1.3 养分产量计算

1.4 可食牧草营养比计算及营养类型划分标准

1.5 草地载畜量计算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区域可食牧草养分含量比较

    2.1.1 不同区域可食牧草的CP和EE含量比较

    2.1.2 不同区域可食牧草的NDF和ADF平均含量比较

    2.1.3 不同区域可食牧草的P和Ca平均含量比较

2.2 不同区域可食牧草营养类型

2.3 不同区域盛草期产草量和CP、Ca、P产量及载畜量

    2.3.1 不同区域盛草期可食牧草平均产量及CP、Ca和P产量

    2.3.2 不同区域平均载畜量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文章摘要:为了解甘肃不同草原生态区盛草期可食牧草及养分含量变化,评价不同区域草地的营养承载力,分区域选择代表性样地进行地面调查并采样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盛草期青藏高寒区和河西南部山区可食牧草平均CP含量分别为11.74%和11.18%,Ca含量分别为0.81%和0.78%,牧草营养价值相对较高。河西荒漠区CP和Ca含量分别为11.13%和0.85%,Ca含量相对较丰富。而中部干旱区Ca和P含量均较低,分别为0.62%和0.09%,陇东黄土高原区CP含量仅9.57%。牧草营养类型除陇东黄土高原区和中部干旱区为CN型外,其他各区域均为NC型,其中河西荒漠区为A-NC型。青藏高寒区和陇南山地区单位面积产草量和平均CP、Ca、P产量均较高,河西荒漠区最低。各区域以可消化CP产量核定载畜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草场过度放牧,尤其陇东黄土高原区、陇南山地区和中部干旱区每公顷草地可降低0.21、0.30、0.11个羊单位的放牧压力。全省天然草原牧草P含量不足,需重视放牧家畜P的补饲。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S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