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安全
全球变暖的事实
气候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18世纪中叶开始,以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格兰中部地区发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次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科技革命。进入19世纪下半叶,人类开启电气时代,电力、通信、能源、交通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被视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化革命进程加快,煤炭、石油等能源被大量使用,导致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通过工业活动排放到大气中,进而改变了千万年来大气层中相对稳定的气体浓度比例。根据监测数据,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这些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比工业化前分别增加了45%、157%、22%,是过去80万年以来最高值,相当于在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放2~3个昼夜不息的1瓦灯泡。
温室气体人为地快速增多,使得地球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全球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突出标志的气候变化。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13年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的130多年(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85℃。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2018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0℃,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四暖年。过去5年(2014-2018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5年;全球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陆地比海洋增温快,高纬度地区增温比中低纬度地区大,冬季增温比夏季明显。
IPCC预计,如果维持当前温升速率,全球增温将在2030-2052年超过1.5℃,即便立刻停止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工业化时代以来排放的温室气体仍将在百年到千年尺度上继续影响气候系统。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改变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形势,并通过海洋-大气相互作用、陆地-大气相互作用等不同圈层间的物理化学作用来影响全球气候规律,进而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气候变化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高温热浪频繁发生,且持续时间更长;陆地上的暴雨洪涝频率增加;欧洲南部和非洲西部的干旱持续时间更久、强度更强。例如:2003年夏季欧洲中西部发生了罕见的高温热浪,导致2万人死亡;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新奥尔良州1700多人死亡,1000多亿美元损失;2018年全球气象灾害导致62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超过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90%。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海平面高度持续上升。近25年来,海平面上升速率达到3.15毫米/年。其中,2018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比2017年上升了3.7毫米,是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截至2018年)。由于海洋吸收了大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引发海洋酸化,海洋表面酸碱度较工业化前下降了0.1个单位,对应的酸度增加了26%。
气候变化加速冰川长度和面积减少。全球范围内的冰川长度和面积几乎都在退缩,部分冰川已消失。近20年来,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储量持续减少;1971年以来全球山地冰川普遍退缩,平均每年减少冰量接近2300亿吨;北极海冰范围明显缩小,1979年以来平均每10年缩小3.5%~ 4.1%。
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在全球许多区域,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变化和冰雪融化正在影响水资源和水质。由于冰川持续退缩,影响径流和下游的水资源,全世界200条大河中近1/3的河流径流量减少。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山区的多年冻土层正在变暖和融化。在亚洲,气候变化已经对冰川、积雪、冻土、河流和湖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亚洲面临的关键风险主要体现在河流、海洋和城市洪水增加,对亚洲的基础设施、生计和居住区造成大范围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