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主页 > 综合新闻 >

宁夏推行山林权、用水权、排污权市场化交易—

2021年4月以来,宁夏大力推行“四权改革”。通过土地权、用水权、山林权、排污权市场化交易,让市场交易主体得利,从而盘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碳,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其中,山林权、用水权、排污权市场化交易在宁夏均属首次,工业企业地下水市场化交易则为全国首次。改革破解关键难题,开创了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局面。

“摇钱树”活了

坐在银川市金凤区紫荆花商务中心的办公室内,54岁的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有十分感慨。2021年12月,该公司以山林权做抵押,得到了200万元银行贷款用以周转。

1999年,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银川商人郭有来到灵武,在位于毛乌素沙漠的狼皮子梁乡治沙造林。郭有投资的目的是种植甘草赚钱。他共承包了1.27万亩沙漠土地,其中种植防风固沙生态林带3800多亩。他没想到,甘草种植投入大、见效慢,到2001年自有资金1000多万元已全部花光。为维持下去,他以工厂厂房做抵押,从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用作周转资金。不久,这些钱也花光了。因为林木难以获得银行抵押贷款,生态林国家又不让砍伐出售变现,卖林场也无人愿意接盘,于是他只得去承包工程挣钱反哺林业,这种窘境持续了20年。

“从生态角度讲,不少民营企业为国土绿化和增加碳汇作了很大贡献。但从经济角度讲,企业是要赚钱才能生存发展的,生态林是‘死资产',且管护费用高,每年要花200多万元,是企业沉重的包袱,一些参与治沙造林的民营企业因为不堪重负而破产。”郭有说。

针对这一难题,灵武市山林权改革抓住了两个关键,从制度上解决企业投入大、产出低的困境。一是建立了政府回购机制,当民营林业企业经营不下去或不想继续经营时,政府以保护价可把林场收购回来,然后适时投放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这样,林业企业可进可退,心中有底,可放心投资经营。二是建立“政府+融资+担保”合作模式,让企业以山林权获得融资,以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灵武市政研室主任、市委办副主任杨灵福说,通过山林权改革,灵武市实现了关键一跃,林木等绿色资源可以变为真金白银。“摇钱树”活了,企业参与国土绿化的信心足了,积极性高了。

用水权火了

走进石嘴山市华旺碳素制品有限公司,机器轰鸣,企业正抓紧生产。一个月前,企业因缺水处于停产状态。

石嘴山市老工业基地属于内陆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主要依靠过境黄河水和地下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年用水缺口达1亿立方米。而且市辖区大武口区局部存在地下水超采区,新增地下水取水许可受到严格限制,企业发展为水所困。

为了破局,石嘴山市进行了用水权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挖潜调剂。经过调研,石嘴山市水务局了解到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洗选中心因采取节水措施,每年节约水指标20万立方米。一方急需,一方过剩,于是该局积极促成地下水用水权交易。

2021年12月6日,石嘴山市6家企业通过竞拍,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洗选中心购买到地下水用水权17.586万立方米。其中,华旺碳素制品有限公司花了9.1万元买了两年的用水权,每年用水量1.94万立方米,不但实现复产,该公司还以用水权抵押,获得100万元贷款用于周转,实现了水资源向“水资产”的转换。

该笔交易成为全国工业地下水公共交易平台电子化交易第一单,不但解决了企业实际困难,而且改变了长期以来宁夏用水无偿、交易无市、节约无效的局面,实现了水资源有效定价和“谁节水谁受益”,企业的用水权和节水意识明显提高,有利于推动水资源利用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高效转变。

“为确保用水权公平交易,我市通过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不低于自治区制定的地下水基准价的原则,通过竞价方式,确定了交易标的、交易价格、履约方式等。”石嘴山市政研室一级调研员、改革办专职副主任陈萍说。

“目前,我市用水权交易很火,又有6家企业提出交易申请,我局正准备把政府收储的用水权投放到交易平台。”石嘴山市水务局法规与水资源管理科科长倪勇说。

排污权亮了

作为老工业城市,石嘴山市的污染曾经很严重,工业排污的臭味曾经是市民们的梦魇。

近十几年,煤炭资源枯竭的石嘴山市走上转型发展之路,但“倚重倚能”的产业特点依然突出,排污总量大、环境容量小、治污任务重,严重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因而去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把石嘴山市确定为排污权改革试点。